因为被需要,所以初心在——刘小萍
北达博雅13周年特别策划——我与北达博雅的故事
“每一个社工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
因为被需要,所以初心在
文/金花街社工服务站 刘小萍
白驹过隙,转眼我踏足社工领域已经9年,认识博雅也有7年了。趁着北达博雅13周年特别策划活动的机会,简单回顾自己从一个社工学生变成职业社工、从一个新社工变成老社工的历程。
记得初识博雅是在大三的寒假,当时博雅承接了中国社会创新基地的运营项目。我们系主任作为专家库成员争取到两个实习岗位,鼓励我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实务学习。通过社工委的面试后,我到基地开始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主要做一些交流接待与资源库整理的工作,参与了基地三大库的完善与交易所的建立。实习没两天,我就遇上临时迎检,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那天突发暴雨,从宿舍到办公室路上的积水已经淹到了小腿处,我光着脚、湿着裤腿工作到凌晨三点多,回去洗漱后吃了个早餐又马不停蹄地到办公室迎接检查。虽然当时我在基地的角色只是一个实习生,但这次实习使我有机会从中观、宏观的角度去感受到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公益氛围,认识到除了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外不同的社会工作,收获颇丰。
自第一次社工实习之后,我与社工行业的联系日渐加深,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服务都参与过不少,有自己的故事,也听过、见证过别人的故事,有幸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社工。当年我的毕业论文课题是《优秀社会工作者成长过程的案例研究》。我在实习期间,全程参与了第三届“中山市优秀社工”系列评选暨第六届“广东省优秀社工系列”评选活动的执行,亲眼见证了一批优秀社会工作者的诞生。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这些兢兢业业为社会工作事业奉献的优秀社会工作者们给予我许多帮助,让我看到了优秀社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也让我较系统地认识到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我的社工生涯有很大的影响。
多年过去了,现在我还在社工的岗位上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书写着自己的社工故事。2020年我来到广州做长者服务,接触了许多有需要帮助的长者家庭。
与大家分享其中一个个案,他们是双老双残家庭陈叔和顺姨(均为化名)。陈叔重度听力残疾,完全听不见任何声音,因心脏病多次入院治疗,出行依赖轮椅;而顺姨重度肢体残疾,失能瘫痪在床,自然性骨裂,全身多处变形、骨折。两位长者长年受到病痛的折磨,时常沮丧,甚至绝望。
社工第一次接触他们时,陈叔控制不住放声大哭,他担心自己身体不好,照顾不好顺姨,同时也心疼顺姨被病痛折磨,害怕顺姨撑不住,忍不住说“如果她不在我也活不下去了”。因为陈叔完全听不见,社工只能通过纸笔或手机用文字与他进行交流,给予情绪支持。好在顺姨虽然身体状况很差,但心态很好,她很关注陈叔的心情,经常鼓励陈叔,两人互相打气,还跟社工开玩笑说,现在全副身家都花在她身上了,肯定要努力多活一天赚一天,不然就亏大了。顺姨须每周三次透析,但陈叔没办法带她去医院,也没有可以帮上忙的亲戚,只能请别人帮忙。
有一天顺姨急急忙忙联系到社工,原本推她到医院的那个人临时不愿意再做这份工作了,她很着急,怕耽误透析。社工安抚好顺姨的焦虑情绪,与其确定好服务需求,在评估过机构服务费用超出其支付能力范围后,通过家庭领域同工找到适合的待业青年为顺姨提供陪伴就医服务,保障顺姨顺利就医。
社工在服务中除了架起一座桥梁,使得待业青年的就业需求与顺姨的就医需求匹配以致互惠互利外,社工承担起了服务监测的责任,协调处理双方的问题,为服务质量提供保障。此外,社工关注顺姨和陈叔的情绪及日常需求,与他们的户籍地居委、居养中心等组织达成服务合作,致力于增强其社会支持。
记得一个老师说过,“社会工作教给你的其实不止是怎样做好一个社工,更多的是教你怎样做好一个人,不管你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学习社会工作专业都会给你带来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想我已经验证了这个说法,在社工这条路上,我不能说做得多好,但我收获了很多,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我的初心还在。
资料整理:林楚燕
编辑:吴敏妍
- 上一篇:我与北达博雅的故事——林琳
- 下一篇:微光照亮微光,微光吸引微光——曾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