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 | 郑妍
为弘扬医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树立医务社会工作者先进典型,宣扬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公益时报》社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金赛药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系列活动,并推出“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系列访谈活动,旨在弘扬医务社工精神,发掘榜样的力量,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本期访谈主人公:郑妍,中级社工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健康管理师。从事社会工作服务7年,2020年入职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后,一直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服务,有近四年的医务社会工作经验,提供个案服务近80次。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内容。
郑妍:我从事社会工作服务7年,2020年入职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后,一直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服务,在近四年里服务过未成年孕产妇、“艾梅乙(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孕产妇、自杀自残患者、滞留医院中老年患者等个案近80个。
我驻点的医院是三甲妇幼保健院,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遭遇困境、危机的孕产妇。未成年孕妇会手足无措;遭遇胎停的孕妇常陷入悲痛与自责;感染了HIV的孕妇常常要面临是否保胎的艰难抉择……我会根据她们的性格、成长经历和认知进行情绪疏导,陪伴她们度过艰难的时刻,同时也会和她们的家人在关系和相处模式上进行探讨、规划出院后的生活。必要时,也会为她们获取外部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她们走出危机,重拾希望。
我服务的医院同时也是一家综合医院,科室较多,也会给我们转介各类存在特殊困境的患者。我们与医务人员合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见缝插针地对患者及家属嘘寒问暖,在背后跑腿、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医疗的全过程中开展“身心社灵”的全人服务。
我们还会开展病区活动,分别在儿科和肿瘤科病区开展六期病友音乐会,组织学生志愿者演奏和舞蹈表演,邀请音疗师为患者进行颂钵疗愈体验,合计服务患者130人次。同时,对来医院服务的社会志愿者进行管理。四年来累计招募1200多名志愿者,服务4000多人次,2.3万多小时志愿服务时。志愿者在门诊的服务提升了患者就诊效率,增进了医院的人文关怀。
《公益时报》: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郑妍:我是非专业出身的社工,因对这个利他主义职业的热爱,学习了专业知识,一步步考取了社会工作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健康管理师,成为一名持证社工。这三方面的知识,使我能更好地从事医务社工服务。“尊重与关怀是人的基本权利。从服务对象出发,真诚以待。”我很认同这句话并一直践行。在和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人间百态。我觉得不仅是我在帮助服务对象,很多时候也是他们在教我,治愈我,让我学会用更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可以说这份工作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
《公益时报》:在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郑妍:医生护士都忙于救死扶伤,有时难以关注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因为医疗资源紧张,医院任务也比较重,医务人员在忙碌中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实在无暇关注,有些敏感的患者会因此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进而对我们的接触也存在质疑。
我非常能理解医务人员想把精力投放在更有需要的患者身上,这时候我们就是医患沟通的桥梁,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提升医疗服务体验,促进医患和谐沟通,服务后做好反馈。最后患者对科室的评价改变了,医务人员也进一步认同医务社工发挥的作用。
《公益时报》:从事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郑妍:感动的事很多很多。有丈夫寸步不离照顾胎停的妻子,陪她一起流泪;有即使身边的人都劝她放弃病重孩子,还不离不弃年复一年带孩子辗转医院的母亲;有面对怀孕未成年女儿先责怪自己、担心女儿的父母……平凡的人们在面对疾病时表现出的人性光辉——爱、包容和坚忍,深深打动我。每当服务对象在我面前哭泣,对我说心里话,把自己内心的真实和柔软展现给我,我都深感荣幸,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看到了医务社工服务的价值与力量。
医院的志愿者也让我备受感动。在这四年里,我看到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志愿者陆续加入到我们医院志愿者大家庭,他们的投入和付出缓解了医务人员的压力,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率和服务温度,传播了人文关怀。非常感谢他们跟我们并肩同行。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案例以及根据案例分析医务社工在该领域的创新、总结、经验等。
郑妍:在我今年服务的个案里,有一名18岁的女孩在怀孕产检时查出有HIV,男友也查出HIV。两人商量后做了人流,术后两人吵架闹分手,女孩不愿分开,用自残来威胁男友,男友觉得压力大,断绝联系。女孩以泪洗面,不吃不睡,曾确诊过抑郁症,有自杀危机。我紧急介入,通过陪伴稳定女孩情绪,同时积极和男方沟通,耐心倾听彼此的困扰,鼓励双方进行沟通,协助双方就诊、拿药。在我的服务和支持下,双方平和度过了分手时的危机期,继续治疗,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艾滋病群体比其他患者面临更多难以言喻的抉择和挑战,他们不仅承受着对自身疾病的担忧,还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畏手畏脚。我之前服务的患者里也有患梅毒的未成年妈妈,同样也是受到多重困境。我们医院正在推动的国家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将对这三类人群给予更多关爱。每次他们愿意信任我,向我倾诉,或许都是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非批判吧。
我们作为医务社工,需要用心去体会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多关怀和同理服务对象,通过接纳、关怀令服务对象感受到,他们是有可能被他人接受的,从而为其日后向外寻求支持作下铺垫,重塑生活的希望,以保障他们能享受到和其他人同等的权益。
《公益时报》:对医务社工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郑妍:首先,主要还是政策支持,希望可以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得到医务社工的服务。当然,这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医院是本区第一家购买医务社工服务的医疗机构,希望以后在政策的指导下,能有更多医务社工加入。
其次,医务社工服务如果能进入医院系统里,那医务社工的干预就能“师出有名”,能够更好地组建跨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的全人服务。医院是个很重视工作流程的地方,若变成流程的一环,相信工作会更容易开展。
第三,希望针对医务社工推出更为系统的继续教育课程。
上文转自:公益时报
- 上一篇:寻找最美医务社工 | 欧妙贤
- 下一篇:北达博雅社工何舒婷亮相南海两会